国常会:保障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指出,要拓宽民间投资空间,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要严格落实招标投标领域相关制度规定,保障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对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
会议强调,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破除限制民间投资的各种隐性壁垒,加强创新支撑和融资支持,完善服务体系,让民营企业敢投资、有回报。
国务院批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基层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由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起草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引导规范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基层。
《方案》指出,优化升级县区医疗卫生设施设备。“十五五”期间,支持1000个左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县级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改善县级公立医院薄弱科室和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条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广远程异地评标
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广远程异地评标的通知》。
《通知》明确,明确远程异地评标项目范围。各省级招标投标指导协调部门要商各行政监督部门,结合实际确定实行远程异地评标的招标项目类型和规模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技术标准,逐步优化有关平台系统功能,升级改造评标场所工位设施,保障远程异地评标的开展。
中央军委采购部门:启动采购清查整治工作严查招标代理
近日,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供应局发布公告,从9月9日到10月10日组织开展深化采购领域清查整治工作,主要收集招标代理机构或部队单位自行采购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线索。
从军队采购网的公告可以看出,近期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供应局处置了相当多的违规案例,从8月初到9月中旬就有近二十家供应商被停止了采购资格,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国企。这些企业被处罚主要是因为参加围串标,其次是提供虚假材料、还有存在挂靠、借用资质的现象。
陕西:《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修订版)》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陕西省发改委就《陕西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省专家库可设置资深专家库和共享专家库。资深专家除参与评标评审工作外,还可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策以及解决评标评审中出现的争端、技术难题等提供咨询服务。省专家库专家可自愿申请成为共享专家。共享专家除参与正常评标评审工作外,还将担任全国范围内远程异地项目抽取专家时的评标评审工作。
征求意见稿明确,评标专家实行聘期制,聘期届满自动解除聘任关系。
山西:失信行为自纠正之日起1年内未失信可申请信用修复
近日,山西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做好政府采购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对征求意见稿申请信用修复的条件进行了明确,具体包括:行政处罚在公示有效期间内;行政处罚公示已满最短公示期限;依法履行处罚要求和法定义务,主动修正和整改失信行为,作出修复承诺;首次失信的或失信行为自纠正之日起1年内未发生过同类失信行为。
另外,法律、法规对相关违法行为规定了附带期限的惩戒措施的,在相关期限届满前,行政处罚信息不得提前终止公示。
四川:省级预算单位台式计算机采购预算达到50万元的,实行批量集中采购
近日,四川省财政厅发布《关于省本级实行批量集中采购的通知》。
《通知》明确,省级预算单位台式计算机、空调机品目,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单项或批量采购预算金额达到50万元的,应当按要求实行批量集中采购。
《通知》明确,每年4、6、11月份执行一期批量集中采购。当期归集的省级预算单位特定品目批量集中采购计划预算金额合计超过400万的,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实施采购;没有超过400万的,可以选择询价等其他采购方式。
新疆:印发11个政府采购示范文本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印发《兵团政府采购网文件示范文本》(2025年版),供各政府采购当事人自行下载使用。
《示范文本》涉及货物类、服务类和工程类项目,共含11个示范文本,包括公开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竞争性磋商文件示范文本、竞争性谈判文件示范文本、询价通知书示范文本、单一来源采购文件示范文本、采购资格预审文件示范文本等。
《安徽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2026年版)》印发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印发《安徽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2026年版)》。
新标准将省级货物、服务类项目分散采购限额标准提高至100万元,工程类项目分散采购限额标准提高至100万元;市县级货物、服务类项目分散采购限额标准提高至50万元,工程类项目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依旧为60万元。
新版集中采购目录新增预算绩效评价咨询服务品目。适用框架协议采购方式品目增加了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打印机、预算绩效评价咨询服务4个品目。框架协议采购单笔采购金额不得超过50万元。
青海通报2起串通投标犯罪典型案例
近日,青海通报了公安机关侦破的两起串通投标典型案例。
案例一,两名嫌疑人通过串通项目甲方相关人员,利用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资质,串通多家信息公司虚构投标报价,串通投标。两名嫌疑人被判处犯串通投标罪,分别获刑十个月、五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5万元。
案例二,嫌疑人借用三家公司资质,同时制作三家公司投标文书,通过控制投标报价进行串通投标,最终以1800余万元中标某建设项目一标段,目前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